【極憲解析】講了什麼、沒講什麼,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的七項評析

文/陳家慶(台大法律學碩士,律師考試及格)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通常來說,總統就職演說不太可能鉅細靡遺,面面俱到,但可以從中看出新總統對於各種政策輕重緩急的看法,像是在美蘇冷戰時期,甘迺迪的致詞演說就極度偏重外交理念;而到了被金融風暴衝擊的歐巴馬時代,重點則變成如何從實際的經濟衰退中鼓舞希望。此外,因為時代背景、個人風格等等因素,演說內容也可能出現一些很帥的話,甚至可以對當時的環境作出簡而有力的註解,或者說明那個時代的理想(當然不一定會被實踐)。例如:

「對於那些住在佈滿半個地球的茅舍和鄉村中、力求打破普遍貧困的桎梏的人們,我們保證盡最大努力助其自救,不管需要多長時間。這並非因為共產黨會那樣做,也不是由於我們要求他們的選票,而是由於那樣做是正確的。自由社會若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也就不能保全那少數的富人。」

甘迺迪說出「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的背景,並不是盲目的愛國主義,而是訴諸「讓全世界的被壓迫者獲得自由,是為了正確的理念而不是跟共產黨競爭」(當然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

總之,一個總統致詞要嘛用帥話把理念拉很高,要嘛就是把國家危機點出來,然後只是政策方向。蔡英文向來不是個很會講帥話的人,所以他今天主要是點出國家危機,並且列出優先的改革政策。以下就針對蔡英文提到的、沒提到的政策改革進行初步的分析:

這個致詞從國家在年金、教育、能源、人口、司法、環境等等方面的危機出發,訴求「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並且提出以下政策方向:
第一, 經濟結構的轉型
第二, 強化社會安全網
第三, 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第四, 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
第五, 外交與全球性議題

可以從中看出,蔡總統的執政仍然是以改革內政問題為優先,國際關係則是維持現狀、不要起爭議,並且積極加入區域整合。這樣的安排中規中矩,典型蔡英文風格,所以我們先來看他沒有講的部分:

一、五大政治改革承諾獨缺憲改

蔡總統在競選時曾提出五大政治改革,分別是世代正義、政府效能、國會改革、轉型正義、終結社會對立。其中國會改革當中,不管是選制改為聯立制、降低不分區立委政黨得票門檻、增加不分區席次等等,都需要修改憲法。但在蔡總統的致詞當中通篇只有「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以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有提及憲法。在這份致詞當中,憲法之於蔡總統,改善並不是最迫切的,利用憲法維持現狀才是優先的選擇。雖然這或許是因為「修改憲法」容易引發「改變現狀」的聯想,但演說連改善國會制度等等原則性宣示都沒有(連十八歲投票權都沒有在「改變年輕人的處境」章節當中提到),對照還在立法院內審議的國會五法修法,本屆政府是否有藉由修憲促進政治改革的決心,不免令人感到懷疑。

二、更加神主牌化的的人權

2000年陳前總統的就職演當中提到:

「我們也願意承諾對於國際人權的維護做出更積極的貢獻。中華民國不能也不會自外於世界人權的潮流,我們將遵守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維也納世界人權會議的宣言和行動綱領,將中華民國重新納入國際人權體系。」

2008年馬前總統則是:

「在憲政主義的原則下,人權獲得保障、法治得到貫徹、司法獨立而公正、公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台灣的民主將不會再有非法監聽、選擇性辦案、以及政治干預媒體或選務機關的現象。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也是我們下一階段民主改革的目標。」(原來馬總同承諾過不會有非法監聽啊…呵呵)

在2016年的蔡總統就職演說當中,人權政策不像過去有具體的承諾,例如加入國際人權體系,或是不再有人權侵害,而是跟其他概念一起成為關鍵字,例如「我們始終堅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大概就是一種考試申論題助教看到關鍵字就給分的概念。要不要有人權委員會?哪些人權領域需要再加強?都沒有出現在這次的就職演說當中。政治人物的承諾不一定會實現,但是連個讓人對照與檢視的機會都沒有的,還滿讓人失望的。(像是性別議題就完全消失了,對此可以參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對於這次職演說的聲明:http://hotline.org.tw/news/880

想看更多總統就職關鍵字的差異,可以參考端傳媒的《台灣4位總統的就職演說,34個關鍵詞,說出了哪些言外之意?》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20-taiwan-Tsai-Ing-wen-assume-office-keyword/

還有聯合報的《圖解4任總統就職演講 說的不等於做的》
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1708093

看了蔡總統沒有講什麼,現在來看一下他講了什麼。

三、經濟與社會政策的成功,必須要有正當法律程序

蔡總統在競選時花了相當的政策說明篇幅在經濟結構轉型上(例如五大產業),而長照、社會安全網、年金改革也在這次的就職演說中特別用篇幅加以處理。對於當中的程序要求,蔡總統訴求社會參與,方法則是發動集體協商來團結所有人。(相較之下環境政策又變成了關鍵字而沒有更為具體的改革方法)

這樣的做法的確是比台北市提倡的iVoting來的務實,但蔡總統提到的具體方法則是「成立委員會或辦公室」、「召開國是會議」,而沒有觸及程序正義方面。對照她同樣倡議的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新南進辦公室等等,蔡總統對於設立辦公室的熱情似乎與前兩任總統一樣。遇到社會矚目的議題,特別成立一個辦公室來處理就對了!但這些政策實際執行上,是不是真的能夠在程序上讓利害關係人可以表達與溝通,進而團結所有人,建構可行的改革策略呢?新政府如何落實「正當法律程序」,在前階段妥適處理可能遇到的問題,應該是接下來持續關注的重點。

四、司法改革:如何回應全民的疑慮?

蔡總統認為「司法無法親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司法無法有效打擊犯罪,以及,司法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而提出的改革方案則是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建構全民參與的司法改革。如果你認為哪些司改議題是優先的,也可以點以下司改會的網址,看一下其他人同樣關心哪些司改議題:

http://tinyurl.com/jho4n84r

如同本文在經濟與社會政策當中所憂慮的正當法律程序,司法改革的推動,是否可能促進司法人(蔡總統用語,不要打成私法人謝謝,就像唸公法的不是公法人)與其他人的對話呢?還是專業與直覺的正面衝突?跟陳前總統在2000年演說訴求「司法獨立」相較,目前的司法改革推動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溝通,否則只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大拜拜。

五、轉型正義:到底要怎樣做呢?

就這點而言,或許我們先不要想說為什麼蔡總統對於轉型正義的方案與民進黨在國會的提案不一樣。(其實這或許也可以說我們終於可以看到行政立法各有策略的三權分立了吧)預計三年之內完成轉型正義報告,再依據該報告進行後續轉型正義工作,雖然看似穩健,但會不會太過於謹慎了呢?現在已經被點出的不公不義,又應該如何處理呢?(例如對於不當取得黨產的處理現在在立法院已經有草案了)而已經有明確處理對象的轉型正義立法,蔡總統的態度又是如何呢?雖然就職演說通常無法太具體,但在這邊提出了具體時間表,的確有點突兀。

六、原住民族政策:什麼是「道歉的態度」?

而在原住民族政策方面,蔡總統承接轉型正義的討論,承諾「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顧,這就是我要領導新政府推動的改變。」雖然相較之下提出比較多政策方向,但什麼是「道歉的態度」呢?跟1999年陳前總統競選時簽署的《原住民族與臺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還有後來的新夥伴關係協定)一度似乎出現準國與國高度出發的改革方向相較,未來新政府的原住民族政策會有什麼更為明顯具體的突破嗎?政府真的有積極正視數百年來對於原住民族的歧視、不義甚至種族屠殺嗎?昨天 (5/19) 西拉雅正名訴訟剛敗訴,蔡英文是否能依據選前承諾將西拉雅族正名?讓原民會直接撤銷原處分,回復西拉雅族原住民身分。即能立即檢驗「道歉的態度」是不是只是神主牌。

有關西拉雅族正名訴訟,可以參考關鍵評論整理的新聞報導: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0026

七、兩岸:新的戰略模糊

每次總統演說,兩岸關係總是受到最大的矚目,例如總統有沒有把一邊一國、九二共識放到致詞裡面等等。這次蔡總統對於兩岸關係的說明,則是:

「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acknowledgements and understandings),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九二共識這最後一哩路,在馬英九最後四年的執政當中被逐步破解,相對於馬前總統自豪的「戰略模糊」在這幾年一直被中國堅持一個中國打臉,蔡總統的說法才真正是戰略模糊。在這個致詞當中,1992年的確有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但這用字的強度並沒有到共識,但如果有人怕玻璃心破掉的話,還是可以把重點畫在「求同」,而蔡英文對於這個「歷史事實」則是「尊重」。

基本上你沒有辦法期待蔡英文在維持現狀的框架下講什麼立場更為堅定的東西。將九二共識這種指導原則轉化成被尊重的歷史事實,在用一個怎樣解釋都可以的維持現狀「取代」九二共識,大概已經是最可行的不用坦中美實質壓力的方案了。然後大概是了解中國一定措辭強硬(但做事強不強硬另外看),所以還是喊話要求中國共產黨與民進黨展開對話。民共關係會不會發展成另外一種中國國民黨式的買辦關係?我國對於兩岸政策的監督機制是否被進一步的強化?都是可以繼續關注的焦點。

然後我們看一下中國國台辦的回應:

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九二共识”经过两岸双方明确授权认可,得到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我们注意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今天的讲话中,提到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和达成了若干共同认知,表示要依据现行规定和有关条例处理两岸关系事务,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是,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http://www.gwytb.gov.cn/wyly/201605/t20160520_11463128.htm

此外國台辦也提到了「與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黨派與團體努力維護台海和平」還有「國台辦與陸委會還有海基海協的協商談判機制都建立在九二共識之上」。由此看得出來九二共識已經完全跟「一個中國」綁在一起了,馬前總統所自豪的戰略性模糊也消失了。(剛才覺得心沒碎的可以繼續碎沒關係)面對這種轉變,中國仍然重申九二共識。一方面目前局勢沒有給中國可以放軟的空間,二方面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識這種相罵本還滿好用的。中國與台灣的主權爭議,是否會逐漸變成正常能量釋放的相罵本,而出現與馬政府時期相比更多的可能性,雖然仍需要與國際局勢綜合觀察,但至少不會像過去那樣的被鎖死在九二共識當中。

至於修憲去明確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新政府就是一副不要起爭議的樣子,連修憲改革選制都沒辦法了,更何況是主權定位?對此目前還是從政策與憲法解釋尋求破口,凝聚更大的人民共識還比較實際。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英文全文(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5205012-1.aspx